• 首頁
  • 學報/會訊
  • 臺灣運動心理學報
  • 投稿資訊
  • 參考文獻範例

APA格式文獻撰寫格式範例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期刊編輯組

2003.09.17初版
2004.06.15第一次修定
2007.04.19第二次修定
2011.02.16第三次修定
2012.02.15第四次修定
2014.05.09第五次修定
2021.11.27第六次修定

壹、說明

學術論文發表為知識發展的重要過程,為求學術論文書寫格式的一致,中華民國體育學會以美國心理學會所出版之論文書寫手冊第七版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 2020) 為依據,提供論文書寫建議格式之指引。

本指引依文章中之內文引用 (in-text citation)、文章末之引用文獻 (reference)、表與圖 (table and figure) 三個部分進行說明。鑑於中、英文的書寫習慣不盡相同,為求格式之一致,本指引針對全文書寫提出幾項通則說明,同時亦提供APA論文書寫手冊第六版 (APA, 2010) 與第七版 (APA, 2020) 的差異比較,以利使用者參照。

 一、通則說明

(一)  內文引用與引用文獻之所有出版年,均以西元年代呈現。
(二)  在內文引用中,中文作者均以全名 (姓與名) 來書寫,而英文作者只使用姓而省略名。
(三)  不分中文或英文,所有的括號 ( ) 或 [ ] 一律使用半型,但前後需空一格 (space),使與文字區隔,除括號後方緊接著中文符號 (如逗號、分號或冒號等) 例外。
(四)  連字號 (hyphen)「-」的使用目的在於連接名稱,如連結英文姓名、測量工具的縮寫名稱與版本、以及複合字 (compound word);連接號 (en dash)「–」則用於連接數字,如年份、頁碼、與日期。相關格式請參閱內文引用與引用文獻之範例。
(五)  文中呈現包含小數的數值時,全文統一採小數點後兩位呈現,然呈現p值時,則需顯示實際統計值採至小數點後三位,若p值小於.001,則以p < .001呈現。如某數值最大值不超過1 (如:相關係數),當數值小於1時,小數點前不寫0,若該數值最大值會超過1 (如:t值),當該值小於1時,小數點前需寫0。量化研究需呈現樣本數、組與總平均數、標準差,以及效果量 (effect size)。
(六)  本指引無法詳述APA論文書寫手冊中所有的格式規定,僅提出國內較常用到的內容。本指引若有未盡之處,仍請使用者查閱原版APA論文書寫手冊第七版的格式規範。
(七)  本學會針對APA格式所採用的中文格式,與國內其他體育運動學術刊物的規範有些微不同,歡迎隨時提供意見或建議。惠賜處: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電話:(02)7749-6877,或e-mail: This email address is being protected from spambots. You need JavaScript enabled to view it.

 

二、比較表

APA論文書寫手冊之第六版、第七版常使用格式的主要差異,在於多位作者的內文引用;引用文獻中的多位作者、書籍、網頁資訊、社群媒體 (social media)、學位論文、數位物件辨識碼 (digital objective identifier [DOI]);以及圖的格式。

貳、內文引用

APA採用姓名 (出版年) 的內文引用格式,包含敘述引用 (narrative citation) 與夾注引用 (parenthetical citation) 兩種形式,而不使用文獻編號的書寫方式。

 一、單一作者

格式:用於敘述引用時:作者 (出版年)
用在夾注引用時:(作者,出版年)
 
範例:相子元 (2021) 指出
範例:Shiang (2021) 指出
範例:(相子元,2021)
範例:(Shiang, 2021)
 

二、兩位作者

格式:用於敘述引用時:甲作者與乙作者 (出版年) (中英文皆用「與」)。
用在夾注引用時:(甲作者、乙作者,出版年) (中文用「、」,英文用「&」)。
 
範例:洪聰敏與季力康 (2021) 發現
範例:Hung與Chi (2021) 發現
範例:(洪聰敏、季力康,2021)
範例:(Hung & Chi, 2021)
 
註:夾注引用英文文獻時,若作者為兩位,在書寫完第一位作者姓氏後不加逗號,並在「&」符號的前後各空一格。
 

三、三位以上作者

僅寫出第一位作者加上「等」字或 et al.」,加出版年。
格式:甲作者等 (出版年)
(甲作者等,出版年)
 
範例:張育愷等 (2021) 主張
範例:Chang等 (2021) 主張
範例:(張育愷等,2021)
範例:(Chang et al., 2021)
 
註1:英文文獻在括號內出現維持使用英文的「et al.」。       
註2:內文引用多篇文獻時,若使用第一作者加「等」或「et al.」無法區別所引文獻的不同 (如:引用相同第一作者於相同年份的文獻),則需將作者名逐一列出至可區別者,後續作者以「等」字代表;如可區別者為最後一位作者,於夾注引用時,則需列出所有作者,於最後一位作者前以「、」 (英文文獻以「&」) 連接。
註3:如括號同時有中文、英文文獻,則先列中文文獻。另外,中文文獻以中式符號呈現,英文文獻則以英式符號呈現。
範例:(張育愷等,2021;Chang et al., 2021)
 

四、同姓之作者

(一) 無論年份相同與否,同姓但不同名 (即不同作者):以名字的首字母 (initial) 來區別。
範例:C.-J. Huang (2020) 指出、C.-C. Huang (2021) 指出
 
(二) 同姓、同名 (即同一作者) 且同出版年:在出版年後加a、b、c以示區別。
範例:李炳昭 (2021a) 發現、李炳昭 (2021b) 發現

 

五、機構或團體為作者

(一) 第一次引用
格式:機構全名 (機構簡稱,出版年)
(機構全名 [機構簡稱],出版年)           
 
範例:中華民國科技部 (科技部,2020) 主張
範例:(中華民國科技部 [科技部],2020)
範例: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 2021) 主張
範例:(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 2021)
 
註:不分中文或英文,所有的括號 ( ) 或 [ ] 一律使用半型。       

 (二) 第二次引用

格式:機構簡稱 (出版年)
(機構簡稱,出版年)
 
範例:科技部 (2020) 主張
範例:(ACSM, 2021) 主張
註:引用文獻的呈現方式,不得使用機構簡稱,必需使用機構全名。

 

六、學校名稱為作者

格式:學校全名 (出版年) 提出
(學校全名,出版年)
 
範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21) 提出
範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21)
範例: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2021) 提出
範例:(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2021)
  
七、同時引用兩個以上之文獻
(一) 同作者但不同著作:依出版年代由早至晚排列,以逗號 (,) 分開。(中文採全型,英文採半型)
格式:作者 (較早出版年,較晚出版年)
 
範例:周建智 (2000,2010,2020) 指出
範例:Tseng與Ku (2010a, 2010b, 2021) 指出
 
(二) 夾注引用不同作者:依作者姓氏字母 (A到Z) 或筆劃 (少至多) 依序排列,以分號 (;) 分開。
格式:(乙作者,出版年;甲作者,出版年)
(Author#1, year; Author#2, year; Author#3, year)
 
範例:(王鶴森、林靜萍,2020;古博文,2015;林文斌,2008;卓俊伶,2008;陳龍弘等,2020;張雅如,印刷中;鄭景峰,2015)
範例:(Adams, 2001; Brooks & Fisher, 1997; Smith et al., in press)

 

八、引用文獻中特定的章節:在出版年後加頁碼、章別、表或圖

格式:(作者,出版年,頁數) 或 (作者,出版年,章節)
 
範例:(曾郁嫻,2020,頁10) 提及
範例:(林玫君,2020,第1章)
範例:郭藍遠等 (2006,圖1) 主張
範例:(劉強,2009,表2)
範例:KovaCic 與 Horvat (2019, Table 1) 指出
範例:(KovaCic & Horvat, 2019, Table 1)
範例:Shimamura (2017, chapter 3) 指出
範例:(Shimamura, 2017, chapter 3)

 

九、引用文獻為受補助之計畫案:年份處需呈現計畫開始與結束年,與引用文獻之格式一致,年份間以連接號「–」區隔,前後不需空格

格式:作者 (起始年-結束年)、(作者,起始年-結束年)
 
範例:黃啟彰 (2018-2021) 發現
範例:(黃啟彰,2018-2021)

 

十、電子網路資料

如引用電子網路資源,如電子期刊、網站及網頁、電子資料庫與社群媒體,內文引用規則如前述建議。

 引用文獻

引用文獻的書寫具以下通則:
(一)   APA格式不採用文獻編號的方式排列,中文文獻以作者之姓氏筆劃 (由少至多)、英文文獻以作者姓氏字母 (由A到Z) 依序排列。先呈現中文文獻,再呈現英文文獻。
(二)   如文獻有DOI,必須呈現,若無DOI,則於文獻後列出網域名稱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URL),並於投稿前測試URL是否正常運作。若該文獻僅有印刷版或因其他因素而無DOI亦無URL,則省略之。
(三)   非英文文獻,請於下方加上英文化文獻,但DOI不重覆列出,英文翻譯內容置於中括弧「[ ]」內。如中文文獻已有英文翻譯,則使用現有翻譯,若沒有現有翻譯,請以詞為單位使用「漢語拼音」進行音譯,特定名詞 (如:出版社、期刊名等) 如有官方或學術英文譯名,則以官方或學術譯名書寫。本指引下文僅於期刊與一般書籍中提供英文化文獻範例,如需引用其它類型中文文獻,亦按上述書寫原則作英文化。
(四)   陳列英文文獻作者名與翻譯中文作者名時,當作者名包含連字號「-」,如連字號後名字字首為大寫,則需保留作者姓、連字號與連字號前、後名稱首字大寫字母,若連字號後為小寫,僅需保留作者姓及連字號前首字大寫字母,如「Ai-Jun Xu」寫為「Xu, A.-I.」,「Lee-ann Raboso」則寫為「Raboso, L.」。
(五)   引用文獻中的頁碼間以連接號「–」連接,前後不空格。

 

一、期刊

(一) 完整全文

格式:作者 (出版年)。文章名稱。期刊名稱,卷(期),頁碼。http://doi.org/###或 URL
 
範例:黃國恩、郭建志、鄭志富 (2019)。華人教練威權領導對教練效能知覺之影響:心理集體性中介效果的驗證。體育學報,52(1),109–126。https://dx-doi-org.ntsu.idm.oclc.org/10.3966/102472972019035201009
[Huang, K.-E., Kuo, C.-C., & Cheng, C.-F. (2019). Authoritarian leadership among Chinese coach and athlete’s perception of coach effectiveness: The mediating role of psychological collectivism. Physical Education Journal, 52(1), 109–126.]
範例:McCauley, S. M., & Christiansen, M. H. (2019). Language learning as language use: A cross-linguistic model of child language development. Psychological Review, 126(1), 1–51. https://doi.org/10.1 037/rev0000126
 
註1:以斜體方式呈現的部分只到卷 (volume)。同一卷頁碼連續者不須寫出期數 (number),但若每期均由第1頁開始編碼者,須需標明期數,但不以斜體方式呈現。
註2:如有20位以下作者時,須列出全部作者。但21位以上作者時,僅列出前19位,並以刪節號 (英文用…,中文用…) 連接最後一位作者。
註3:每一筆文獻的第二行起,不論中、英文文獻皆需縮排兩個字元 (即四個space) 後始開始撰寫。

 

二、一般書籍

格式:作者 (出版年)。書名 (□□版)。出版者。http://doi.org/### 或 URL
 
範例:謝伸裕 (1997)。基礎運動生物化學。力大圖書。
範例:[Hsieh, S.-Y. (1997). Fundamentals of exercise biochemistry. Leader Book]
範例:Brown, L. S. (2018). Feminist therapy (2nd ed.).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https://doi.org/10.1037/0000092-000
 
註1:英文書名僅第一個字或專有名詞之第一個字母大寫,其餘使用小寫。
註2:如有DOI或URL需加註。

 

三、編輯的書籍

(一) 引用編輯的書籍
格式:作者 (出版年)。書名 (□□□主編;版別)。出版者。http://doi.org/###或URL
 
範例:楊梓楣、林耀豐、陳秀惠、張智惠、蔣懷孝、林如瀚、溫卓謀、劉淑燕、賴世炯 (2008)。運動技能學習 (劉有德主編)。禾楓書局。
[Yang, C.-M., Lin, Y.-F., Chen, H.-H., Chang, C.-H., Chiang, H.-H., Lin, J.-H., Wen, C.-M., Liu, S.-Y., & Lai, S.-C. (2008). Motor skill learning (Y.-T. Liu, Ed.). He-feng book store.]
範例:林正常、王順正 (主編) (2002)。健康運動的方法與保健。師大書苑。
[Lin, J.-C., & Wang, S.-C. (Eds.) (2002). Jiànkāng yùndòng de fāngfǎ yǔ bǎojiàn. Lucky Bookstore.]
範例:Meadows, D. H. (2008). Thinking in system: A primer (D. Wright, Ed.). Chelsea Green Publishing.
範例:Pridham, K. F., Limbo, R., & Schroeder, M. (Eds.). (2018). Guided participation in pediatric nursing practice: Relationship-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parent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http://a.co/0lAiVgt
 
註1:英文書籍的主編名字縮字放在姓的前面,和作者名字的寫法不同。英文主編只有一位時用 (Ed.),二位及更多時用 (Eds.)。
註2:如作者同為主編,則「(主編)」置於作者名之後,格式如:作者 (主編) (出版年)。書名 (版別)。出版者。http://doi.org/###或URL。

(二) 引用特定章節

格式:作者 (出版年)。篇或章名。載於□□□ (主編),書名 (版別,頁碼)。出版者。http://doi.org/###或URL
 
範例:林正常 (1997)。體適能的理論基礎。載於方進隆 (主編),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 (頁46–59)。教育部體育司。
範例:Balsam, K F., Martell, C. R., Jones, K. P., & Safren, S. A. (2019). Affirmative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with sexual and gender minority people. In G. Y. Iwamasa & P. A. Hays (Eds.), Culturally responsive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Practice and supervision (2nd ed., pp. 287–314).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http://doi.org/10.1037/0000119-012
 
註1:英文書籍主編名字縮字放在姓的前面,和作者名字的寫法不同。英文主編只有一位時用 (Ed.),二位及更多時用 (Eds.)。
註2:中文書籍使用「載於…(主編)」來呈現,英文書籍則用「In A. Author (Ed.)」呈現。

 

四、機構或團體為作者之書籍

(一) 機構和出版者不同時
格式:團體或機構全名 (出版年)。書名。出版者。http://doi.org/### 或 URL
 
範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研究發展中心 (1998)。適應體育導論。教育部。
範例: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2021). ACSM’s 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 (11th ed.). Wolters Kluwer.
 
註:英文書籍的團體或機關名稱後需加「.」,而中文省略。
 
(二) 機構也是出版者時:以「作者」二字取代出版者。
格式:團體或機構全名 (出版年)。書名。作者。http://doi.org/### 或 URL
 
範例:教育部體育署 (2017)。教育部體育署推廣女性參與體育運動白皮書。作者。
範例: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20). 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7th ed.). Author.
 
註:英文書籍的團體或機關名稱後需加「.」,而中文省略。

 

五、翻譯書籍

格式:原著作者 (譯本出版年)。譯本書名 (譯者姓名譯;版別)。譯本出版者。http://doi.org/### 或 URL (原著出版於西元年/Original work published Year)
 
範例:Weinberg, R. S., & Gould, D. (2020)。競技與健身運動心理學 (季力康、洪聰敏、高三福、張育愷、黃英哲、黃崇儒、廖主民、盧俊宏譯;4版)。禾楓書局。(原著出版於2018)
      Piaget, J., & Inhelder, B. (1969). 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ld (H. Weaver, Trans.; 2nd ed.). Basic Books.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66)
 
註1:此類文獻因內文是中文,故放在中文文獻的部份中。
註2:如譯本為英文,書名後括弧內譯字以「Trans.」呈現。
註3:內文引用中的敘述引用以「原著作者 (原著出版年/翻譯出版年)」呈現,範例:Weinberg與Gould (2018/2020);夾注引用以「(原著作者,原著出版年/翻譯出版年)」呈現,範例:(Weinberg & Gould, 2018/2020)。
 
 六、專案研究報告與學術研討會資料

(一) 專案研究報告書

格式:主持人 (出版年)。計畫名稱 (計畫編號) [補助]。補助單位。http://doi.org/###或URL
 
範例:林靜萍 (2019–2020)。課程改革下體育教師的專業認同 (計畫編號:108-2410-H-003-121-) [補助]。科技部。
範例:Blair, C. B. (Principal Investigator). (2015–2020). Stress, self-regulation and psychopathology in middle childhood (Project No. 5R01HD081252-04) [Grant]. Eunice Kennedy Shriver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 Human Development. https://projectreporter.nih.gov/projeeUnfodetaiIS.cfm?aid=9473071&icde=40092311
 
註:如為多年期補助計畫,出版年處以 (執行起始年–結束年) 呈現。

 

(二) 專題論壇 (Symposium)

格式:作者 (出版年,月日)。論文名稱。發表於主持人 (主持),論壇主題 [專題論壇]。研討會名稱,城市,地點。http://doi.org/###或URL
 
範例:相子元 (2019,5月19日)。運動產業科技導入之趨勢。發表於陳成業 (主持),運動管理論壇 [專題論壇]。2019年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臺灣。
範例:De Boer, D., & LaFavor, T. (2018, April 26–29). The art and significance of successfully identifying resilient individuals: A person-focused approach. In A. M. Schmidt & A. Kryvanos (Chairs), Perspectives on resilience: Conceptualization, measurement, and enhancement [Symposium]. Wester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98th Annual Convention, Portland, OR, United States.

 

(三) 研討會論文:引用此類資料,必須植基於會議摘要或手冊會以出版書籍或是置於網路空間中此一前提條件。

格式:作者 (出版年,月日)。論文名稱 [口頭/海報發表]。研討會名稱,地點。http://doi.org/###或URL
 
範例:楊莉宣、程瑞福 (2020,12月6日)。南北部籃球訓練團隊經營管裡比較研究 [口頭發表]。2020年第十五屆全國體育運動學術團體聯合年會暨學術研討會,桃園市,臺灣。http://www.tassp.org.tw/page/about/index.aspx?kind=123
範例:Pearson, J. (2018, September 27–30). Fat talk and its effects on state-based body image in women [Poster presentation]. Australian Psychological Society Congress, Sydney, NSW, Australia. http://bit.ly/2XGSThP
 
 七、電子網路資料
(一) 電子期刊
1. 電子版與紙本版並行之期刊:如內容相同,格式如一般期刊文章。
格式:作者 (出版年)。文章名稱。期刊名稱(期),頁碼。http://doi.org/###或URL
 
範例:高三福、張育愷、季力康、林靜兒 (2019)。運動心理學在臺灣三十年的回顧與展望。臺灣運動心理學報,19(1),1–20。https://dx-doi-org.ntsu.idm.oclc.org/10.6497/BSEPT.201905_19(1).0001
McCauley, S. M., & Christiansen, M. H. (2019). Language learning as language use: A cross-linguistic model of child language development. Psychological Review, 126(1), 1–51. https://doi.org/10.1 037/rev0000126
 
2. 電子資料已改變或與紙本版不同之期刊:如使用紙本文獻,按上列格式書寫;若引用電子版本,如線上先行版或公開存取等線上期刊的文獻,如有文號(article number) 或線上定位碼 (elocator),則標示於卷期號後,格式為「文號 (Article No.)」或「文號線上定位碼 (Article elocator)」,若沒有頁碼、文號、或線上定位碼,此時文獻之頁碼處省略。除非該網站資料非常不穩定,否則一律不需呈現上網擷取日期。
格式:作者 (出版年)。文章名稱。期刊名稱,卷(期),頁碼、文號或線上定位碼。http://doi.org/###或URL
 
範例:朱瓊苓、洪聰敏 (2020)。不是有動就好:談運動與大腦認知生理。科學月刊,603,42–45。https://www.scimonth.com.tw/tw/article/show.aspx?num=3715&root=8&page=3
範例:Burin, D., Kilteni, K., Rabuffetti, M., Slater, M., & Pia, L. (2019). Body ownership increases the interference between observed and executed movements. PLoS ONE, 14(1), Article e0209899.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09899
 
(二) 非期刊網路資料 (網站或網頁)
格式:作者 (出版年,月日)。內容名稱。網站名稱。http://doi.org/### 或 URL
 
範例: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20,10月14日)。臺灣樂活防疫經驗對民眾健身及心理健康研究成果獲登國際知名期刊。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新聞稿。https://www.cdc.gov.tw/Bulletin/Detail/Ow1OzHJL21L8761QAA3kig?typeid=9
範例: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18, January 23). People at high risk of developing flu-related complications. https://www.cdc.gov/flu/about/disease/high_ risk.htm
 
註1:如內容無標示年月日,則於出版年處標「無日期 (n.d.)」,且於URL前加入文字「擷取於月日年,」(Retrieved Month Day, Year, from)。
註2:英文網路資料的作者如為團體或機關,名稱後需加「.」。
 
(三) 社群媒體:如Twitter、Facebook、Instagram等網路社群以及YouTube、Podcast等影音串流平台。
格式:作者 [帳號名稱] (出版年,月日)。文章名稱 [類型]。媒體名稱。URL
 
範例:洪聰敏 [聰敏腦教室] (2021,3月4日)。科普文章分享 [臉書貼文]。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聰敏腦教室-100775865269631
範例:APA Education [@APAEducation]. (2018, June 29). College students are forming mental-health clubs-and they’re making a difference @washingtonpost [Thumbnail with link attached] [Tweet]. 範例:Twitter. https://twitter.com/apaeducation/status/1012810490530140161
範例:University of Oxford. (2018, December 6). How do geckos walk on water? [Video].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m1xGfOZJc8
 
註1:如內容無標示年月日,則於出版年處標「無日期 (n.d.)」,且於URL前加入文字「擷取於月日年,」(Retrieved Month Day, Year, from)。
註2:英文社群媒體的 [帳號名稱] 後需加入「.」。
註3:上列僅呈現常見內容,如需更多資訊請查閱APA手冊 (APA, 2020)。

 

八、印刷中之文獻

(一) 印刷中的期刊論文:已經被接受刊登但尚未出版者,不寫出版年及頁碼,以印刷中 (in press) 置於出版年。

格式:作者 (印刷中)。文章名稱。期刊名稱
 
範例:黃郁凱、黃俊豪 (印刷中)。探討勞工健康信念與噪音暴露防護行為之關連。台灣公共衛生雜誌
Pachur, T., & Scheibehenne, B. (in press). Unpacking buyer–seller differences in valuation from experience: A cognitive modeling approach.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九、學位論文

(一) 未出版學位論文

格式:作者 (年代)。論文名稱 [未出版博/碩士論文]。學校名稱。
 
範例:陳龍弘 (2009)。感恩與青少年運動員幸福感:中介歷程與調節效果之探討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
Harris, L. (2014).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perceptions and practices of elementary school leader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Virginia.

(二) 博碩士論文從資料庫或網路取得

格式:作者 (年代)。論文名稱 [博碩士論文,授予學位的學校]。資料庫名稱或URL。

範例:Hollander, M. M. (2017). Resistance to authority: Methodological innovations and new lessons from the Milgram experiment (Publication No. 10289373)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ProQuest Dissertations and Theses Global.

註:如有發表編號 (Publication no.),以小括弧標記並置於論文名稱後。

 十、報章、雜誌與部落格 (blog)

(一) 紙本文章
格式:作者 (出版年,月日)。文章標題。報章雜誌或部落格名,版別或頁碼。http://doi.org/###或URL
 
範例:黃仲丘 (2020,11月24日)。久坐肥度傷大腦失智風險恐大增。蘋果日報,4版。
Hess, A. (2019, January 3). Cats who take direction. The New York Times, Cl.
 
(二) 網路文章
格式:作者 (出版年,月日)。文章標題。報章雜誌或部落格名http://doi.org/###或URL
 
範例:盧俊宏 (2016,3月29日)。建仔挫折復原力的啟示。自由時報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973617
      Klymkowsky, M. (2018, September 15). Can we talk scientifically about free will? Sci-Ed. https://blogs.plos.org/scied/2018/09/15/can-we-talk-scientifically-about-free-will/
 
肆、「表」與「圖」的呈現方式

一、表

表的使用是以行或列的方式呈現,適當地將資料分類與編排。作者應在內文中說明表的資訊與內容,表的功能是用於輔助與補充內文的文字敘述。陳述「量化」資料的表,除了能提供精確的數值外,亦和「質性」資料的表一樣,能提供讀者進行資料之間的比較。以下將針對製作表的注意事項,搭配表2範例 (表2為已出版之作品,獲得版權持有者中華民國體育學會許可修飾與翻印) 進行說明:

(一) 表的編號:依據內文所提的先後順序,依次以123進行編號。表編號位置於表的最上方與表的左側切齊,並以粗體呈現。
 
(二) 表的標題:斜體呈現,置於表編號之下一行,並左側切齊,標題和表之間不空行,標題不宜太簡短或太詳盡,簡要說明如下:
太簡短:各組的動作成績 (無法表達表所要呈現的資料為何)
太詳盡:變異與恆常練習組在獲得期、立即與遷移測驗中絕對誤差 (AE) 值與變異誤差 (VE) 值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重複呈現表中細格的標題)。
 
(三) 細格內的標題:以「置中」的方式呈現。
 
(四) 小數點
1. 小於1時的數值:若該數值的絕對值範圍大於1,小數點前需加上「0」,如:0.55公分;若該數值的絕對值永遠不可能大於1,小數點前不需加上「0」,如:r = .49。
2. 各數值間小數點需對齊,個位數亦上下對齊。
 
(五) 表註
1. 置於表的下方且與表的左側切齊。註內文字寬度與表格寬度一致。
2. 註的形式包含用以解釋表的整體內容、解釋縮寫、樣本數等的一般註 (general note)、以上標方式說明表格內文字或數字意涵之資訊的特殊註 (specific note) (如:表格中「文字a」,註處「a指的是…」)、以及說明p值的機率註 (probability note)。三種註的書寫順序如上述,首個註書寫於「:」後,後續其餘類別的註皆需另起新行書寫。
3. 若表為他人已經出版的表時,必須寫出資料來源,且必須有獲得版權所有者許可翻印之說明。格式呈現於表2中的表註。
4. 一般使用星號 (*) 來表示考驗的結果具統計顯著性。
範例:*< .05
5. 若在同一個表中需要辨別單側與雙側考驗,則p值可用星號 (*) 與短劍符號 () 呈現。
範例::*p < .05, 雙側考驗;p < .05, 單側考驗

(六) 表的格線:只使用水平線段呈現,為求清楚呈現內容,亦可使用夾層標題 (decked heads),即標題上下列排序,標題所在之上下列間可標注橫線,橫線寬度同標題所在細格寬度,夾層標題以不超過兩層為原則。

2

落地瞬間下肢各關節角度摘要表

模擬擊球動作M (SD)a

擊球動作M (SD)a

p-valuea

矢狀面 (deg)c

踝關節c

-27.48 (2.99)b

-27.32 (2.88)b

.81b

膝關節c

12.99 (3.01)b

14.76 (3.99)b

.06b

髖關節c

14.94 (4.14)b

12.20 (8.33)b

.15b

額狀面 (deg)c

踝關節c

3.46 (2.35)b

3.25 (2.25)b

.73b

膝關節c

-6.97 (2.35)b

-7.68 (1.62)b

.08b

髖關節c

33.75 (4.46)b

36.64 (4.79)b

.01*b

:(deg) 表示角度。
a細格內的標題以「置中」的方式呈現。
b各數值間小數點需對齊,個位數亦上下對齊。
c首行內文字如具階層性,次列文字空兩個空格。
修改自 “模擬擊球對羽球測向跳下肢落地的動力學效應,” 洪敏豪、張曉昀、洪佳翎、羅瑭勻、黃鉢登與張家豪,2018,體育學報,51(2),頁202。中華民國體育學會版權所有。

 

二、圖 (figure)

呈現圖的用意在於輔助與補充內文的文字敘述,圖的形式多元,如統計圖、實驗流程圖、地圖或相片,如同表一般,作者需於內文中說明圖的資訊與內容,製作時的注意要點將搭配範例圖1 (圖1為已出版之作品,獲得版權持有者中華民國體育學會許可修飾與翻印) 說明如下:
(一) 圖的編號:如表的編號要點呈現,依次使用123
 
(二) 子圖的標號:若圖包含多個子圖 (panels),需於每個子圖的左上方以大寫英文字母A、B、C 依次標號。文中的書寫以圖1A、圖1B、圖1C 的方式呈現。
 
(三) 圖的標題:如表的標題要點呈現。
 
(四) 圖例 (legends):標示在圖的邊線內,並陳述各線段或符號的名稱,圖例所使用的符號要容易分辨。
 
(五) 如使用統計圖,縱軸或橫軸需標示出標題與單位或組別名稱,取適當的縱橫軸比例。各軸的刻度若不是從零開始。圖中不使用橫向格線。
(六) 圖註:圖也可以使用註來補充資訊,註內文字寬度與全文寬度同,其餘格式及內容與表註同,請參照。
 
 
以上資訊主要資料來源: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20). 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7th ed.). Washington, DC: Author.
 
編寫委員:張育愷、相子元、季力康、洪聰敏、鄭志富、周建智。
資料整理:沈緯鈞、陳豐慈、丁雅鈴、林建志、陳朱祥、魏豐閔。
歷任編寫委員會:謝伸裕、黃崇儒、卓俊伶、林靜兒、林芸代、邱雅寧。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期刊編輯組
 
 
聯盟期刊:中華體育季刊、華人運動生物力學期刊、運動文化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運動表現期刊、運動教練科學、臺灣運動心理學報、臺灣運動教育學報、
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體育學報、體育運動健康學刊 (依筆劃順序排列) 

台灣運動心理學會

  • 秘書長:林季燕 副教授
  • 通訊地址:基隆市北寧路2號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體育室)
  • 學會會址:台北市延平北路五段59巷19號1樓
  • E-mail: sseptaiwan@gmail.com
  • 統一編號:18489333